close

alt="太強了!老中醫超絕「痛風止痛方」,根治疼痛三帖見效,再也不用吞一堆止痛藥了!" />

中醫藥治療痛風副作用小,標本兼治。

在急性期改善症狀,止痛為主。在慢性期和緩解期調節臟腑功能,使機體氣血陰陽平衡,從而減少復發。在急性期,由於濕、熱、瘀、濁在血脈,所以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因此治療要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而在慢性期濕熱瘀濁在經絡,在骨節,表現為痛風石形成或關節變形,所以治療要以通絡化瘀,祛濕洩濁為主,緩解期要健脾祛濕,活血化瘀通絡。

 

四、痛風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1.保持理想體重

痛風多發生在營養過度的患者身上,暴飲暴食後也易引發痛風,痛風與肥胖關係甚為密切,肥胖度越高,痛風的患病率也越高,因此,應當節制飲食量,減輕體重,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痛風的發作。但要注意,減體重應當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沒有大吃大喝,反而也犯痛風。

2. 合理的飲食調理

以低嘌呤食物為主,常見的有:

主食類:米、麥、面類製品,馬鈴薯,山藥等

奶類:牛奶乳酪葷食:蛋類、以及豬血,雞鴨血等

蔬菜類:大部分蔬菜均為低嘌呤食物。

水果類:基本屬低嘌呤

飲料:蘇打水、汽水、礦泉水、咖啡、可哥限

鹽:每日用鹽低於2-5克增加飲

水:每日3升左右,每隔一小時一杯水為宜,可促進尿酸排洩。

 

少吃火鍋:因為火鍋比正常進餐嘌呤攝入多。火鍋湯不能喝,易誘發痛風。

禁止飲酒:尤其是啤酒,易導致痛風發作。

 

3. 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避免精神緊張

運動如散步,游泳、太極拳,動作慢時間短些。

4. 心情愉快,保持平衡心理

精神壓力、心情抑鬱,導致睡眠、飲食、情緒的異常和不規律,不利於痛風的修復。好的情緒,好的心情,比吃藥還要重要。

 

五、痛風偏方

總之,中醫治療痛風要因人而異,方劑的選擇也各有不同,平時要重視預防,加強日常保健,痛風是可以避免的。中藥的作用可以用來調養身體,對痛風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大多數痛風患者在經過長期的治療效果不滿意後會考慮中藥治療的方法。

那麼,中藥治療痛風的偏方有哪些呢?

1.脾虛濕阻型:關節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自覺氣短,納呆不饑,舌淡紅苔白膩,洩濁通絡,運脾滲濕湯(經驗方)加減。

用藥:白術、川牛膝、石韋各20克,豬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麥、蓄、車前子(包煎)、熟大黃、紅花、穿山甲、當歸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2.寒濕痺阻型:寒濕痺阻型痛風的症狀主要有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

用藥:川烏頭、麻黃各6克,黃芪20克,炒白芍、雞血藤、當歸、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生薑3片。

3.濕熱痺阻型:此類型的痛風主要症狀有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宣痺湯加減。

用藥: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薑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4.肝腎虧虛型:痛風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腰膝酸軟,肢體活動不便,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治以補益肝腎,除濕通絡,獨活寄生湯加減。

用藥:獨活、防風、川芎各10克,秦艽、當歸、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雞血藤各15克,細辛3克,肉桂、人參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以上是老中醫推薦的幾種治療痛風偏方,副作用比較小,希望對你有幫助。

支持按一個·贊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花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